Skip to main content

帝国(结部)41-45

     第四十一回——冯庆帝滥行灭族事,逍遥侠夜入紫禁城

  却说徐有亮与关玉罄打探消息返回,面色铁青,气愤难平,灵凤等急忙过来
询问。

  关玉罄气道:「这个冯庆,越发暴戾了。我听别处庄上人说,朝廷给各处官
府下了密旨,要剿灭天下七姓。」

  「哪七姓?」

  「便是徐姓、余姓、还有段、黄、阚、凤、何姓,官府接到密令,凡是姓这
七姓者,无论官民人等,一律阖家斩绝,不留一个。」

  段灵凤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冯庆知道南岭族人并未死绝,所以要斩草除根,
却连累了其他同姓之人。只是不知那余姓与自己有何牵连。

  灵凤道:「这个冯庆,也忒过分。同姓家族如此之多,漫说我等不曾与他相
争,便是相争之时,又哪里能靠姓氏联合?如此杀戳,有违天意。」

  「正是,天地有好生之德。我却不能坐视不理。」有亮接道。

  「逍遥如何打算?」

  「你等自回白马山,我去紫禁城里走一趟。」

  「我与你同去。」灵凤道。

  「我也去。」凤娟四个也要去。

  「你们去不得,你们的武功还进不得紫禁城。」

  玉罄道:「我去。」

  「你也莫去,你去了,她们怎么办?」

  灵凤道:「逍遥说的是,我们此去,不是为了杀人,又不要人多势众,是要
叫冯庆收回成命,不再滥杀无辜,人多也无益。关将军,不如我两个先送你们过
关,然后你带姐妹们进山,我与逍遥也正好要云游天下,行侠仗义。」

  「不要,我们要跟着洞主,不然你们在中原,我们好几年见不到洞主。」凤
娟四女一齐撒娇道。

  「也罢,你们四个跟着我们,玉罄送其余姐妹进山。等把她们安顿好了,玉
罄可以再到中原来找我们。」

  「玉罄遵命。」

  「关将军,我既不在,替姐妹们安排终身之事,便托与玉霜夫人代劳。」灵
凤也道。

  「是。」

  众人急匆匆前进,很快到了玄武关下,众女的轻功已经大有长进,加上久惯
爬山,所以连蹿带爬,倒是基本上没用有亮和段灵凤相助,都出了玄武关。

  有亮这才领了五房妻妾南返。

  却说这剿灭七族之事,果然是冯庆所为。前者徐有亮劫法场,救走了凤娟三
女,后来又在镇南关劫走了南岭四十多人,冯庆早就猜到是徐有亮所为。

  与他有同样猜断的是陶秀英,同时,他们两个人也都毫不犹豫的认为,南岭
族人并未被斩尽杀绝,很大一部分人必定已混入中原,早晚是朝廷之患,于是便
下了这道密旨,命各省翦除七姓。

  各省灭门奏报不断到来,冯庆却一直不能安心,因为其中没有一个奏报中能
够看出所杀的是南岭之人,更没有徐有亮的消息,所以他心中总不踏实,也因此
心烦意燥,至晚无心行房,自己一个人在御书房中看书。

  忽然间,他感到后背一阵发凉,头皮发紧,仿佛是有什么危险到来,这是一
个在刀尖儿上活过来的军人特有的敏感。

  他把眼睛从书的上方抬起来,只见书案前面两边的太师椅上各坐着一个人,
这两个人一身黑色夜行衣,黑巾包头,施施然坐在那里看着自己。

  冯庆与他们都是交过手的,一眼就认出是徐有亮和段灵凤,他猛地从龙椅上
跳起来,伸手去拿柱子上挂着的宝剑。

  「没用,你杀不了我们。」徐有亮说道,他们甚至没有从坐位上动一动。

  冯庆已经够到宝剑的手停在了那里,他很清楚,如果自己能够杀得了人家,
人家早就先下手为强了。

  冯庆把手抽回来道:「你们是怎么进来的?我这殿外武士成群,我若一喊,
你们还能出去吗?」

  「啊,你出去看看就知道了。」徐有亮慢条厮理地说。

  冯庆走到门边,把门推开,见门边站着两个侍卫,直挺挺的,一动也不动,
连眼珠儿都不转。

  冯庆明白,御书房周围的侍卫一定都变成了这个样子,不知徐有亮用了什么
办法,难道世上真有定身法?他感到颈后有一股凉气,逼得他想要逃走。但本是
抬起腿来向前迈的腿却向后退回来,返身把房门关上了。

  他作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已跑得了,对方就不会在
那里坐着不动了。

  「如何?陛下。」

  「厉害,没想到三年不见,你竟修成了神仙。」冯庆尽可能地去恭维对方,
尽管他并不相信对方真的能成神仙。

  「这有什么奇怪?人么,各有各的迹遇。」冯庆没想到,徐有亮竟没有否认
成仙之说,这让他的心里再次起了寒意。

  「不知两位到此,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说。陛下,有亮此来,是为了给天下苍生讨条生路。我听说你传
下密旨,叫各地官府剿灭七姓家族,可有此事?」

  「这个,没有此事,没有此事。」

  「没有此事最好,若是有时,劝你立刻收回成命。为你的江山计,这样作法,
除了激起民怨沸腾之外,有何好处?你以为此事不会外泄,殊不晓要想人不知,
除非已莫为!你好生想想,那七姓族人知道此事,难道不会改名换姓?当初大宋
皇帝抄灭薛家、呼延家等诸家大臣,哪一次不想斩尽杀绝,又有哪一次真能作到?
最后还不是薛家和呼延家后人重新兴起。那一家不过三、四百口,犹不能杀绝,
何况这七大家族遍及天下,何止成千成万,你又怎能斩得尽、杀得绝?」

  「……」

  「你斩不尽,杀不绝,他们后人难道不会来报今日之仇?」

  「……」

  「就算他们真个被你斩尽杀绝,天地有好生之德,难道上仓会由着你胡为?」

  「……」

  「徐有亮当年归顺大水,是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战乱之苦。如今天下太平,
百姓本当安居乐业,此天下之幸事,足慰有亮之心。有亮如今无意于帝位,你何
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必要将与有亮有关之人斩尽杀绝?你以为自己深居宫
中,周围侍卫遍布,就可以高枕无忧么?我要杀你易如反掌,且看你面前龙案,
你的头可比它硬么?」

  徐有亮把手一指,向下一划,然后化指为掌,向下一按,虽然离着足有四、
五尺之遥,那龙书案却从正中齐刷刷断成两截儿,险些砸在冯庆脚上。

  那龙案是紫檀木所制,其硬如铁,且厚一寸有余,一般刀剑也砍不断它,徐
有亮竟在半空里轻轻一划,便如刀切豆腐一般断成两截儿,冯庆哪得不惊?若是
有亮的手指略加法力,自己就要被开膛破肚,冯庆的浑身都打起哆嗦来。

  「有亮言尽于此,是死是活,由你自处。你记着,有亮视紫禁城如同无物,
要杀你时,易如反掌,愿你好自为之。告辞了。」

  说完,两个人站起身向外走,未到门前,那屋门竟自开了,两个人出了屋,
房门又自行闭合。

  冯庆坐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才站起身来,抖抖擞擞,来到
门前,打开门时,外面早不见了徐有亮身影,再看众侍卫,在院子里站岗的站岗,
巡逻的巡逻,就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冯庆叫了当值的侍卫总管过来道:「你方才可看见什么么?」

  「臣未曾看见什么。」

  「别人呢?」

  「待我问来。」一会儿回来道:「也不曾见。」

  冯庆让总管到书房中去看。一见那龙书案,吓得那总管瘫在地上,连叫死罪,
这张桌案被劈断,定会发出巨大声响,侍卫们竟无人听见,这样渎职之罪,足可
令他们通通斩首。

  冯庆叫他起来,然后对他说道:「此事朕不怪你,只是你出此门,不准透露
半个字,不然我把你全家抄斩。」

  「是,小臣不敢。」

  「你去吧,把今晚的侍卫都撤了,另换别人前来。还有,替我密召左丞相进
宫。」

  「遵旨。」

  为什么又叫陶秀英,得叫她拟旨呀。

  冯庆见了陶秀英,便叫她拟道圣旨,只说各地官员误读圣旨,错杀良民,特
传旨澄清。皇上并无诛杀七姓之意,叫七姓族人各应安居乐业,勿信谣言,先前
误读圣旨官员,各罚俸一年,降一级使用。

  陶秀英也觉奇怪,刚刚传旨杀人,怎么转眼又收回成命,但冯庆不肯说,陶
秀英也不敢一再追问,只得回去拟旨不提。

  冯庆遣走了陶秀英,心里越思越怕,又不敢对别人说,不多久就一病不起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水太宗惊恐致病,祁皇后借机弄权

  上回说到徐有亮和段灵凤夜入紫禁城,见了水太宗冯庆,吓唬了他一下,目
的是叫他收回杀人灭族的成命,一心一意治理国家。

  其实徐有亮的段灵凤也就是武功高一点儿,虽然说算得上神奇之技,也和神
仙差得远,他们两个只不过利用自己的本领,加上两人密切配合,弄了一点儿玄
虚而已,不过却真把冯庆给吓到了。

  冯庆左思右想,心中害怕,又不敢对别人说,时间一长就弄出病来了,而且
一病不起,神魂颠倒。把太医院所有的太医都找来了,也只能看出他得了惊惧之
症,却开不出什么方子来。如此一来,朝中大权便落在祁皇后手中。

  那祁皇后毕竟是后妃,虽有大权,无人在外面捧也是无用,好在还有一个长
公主冯小玉呢,于是两个人狼狈为奸,开始把持朝政,而陶秀英的话她们也就听
不进去了。

  不光是听不进去,女人总是好妒的,对于这个又聪明,又年轻,又美貌的女
丞相来说,祁皇后毫无疑问地感到了巨大的威胁,而冯小玉呢,本来觉得陶秀英
总压着她一头,加上范凌云娶花荣之事,再有南岭战事,都让冯小玉心里不痛快。
所以,冯小玉与祁皇后联合起来,开始排挤陶秀英。

  自古后妃不能干政,但没有哪一朝后妃真正不干政的,特别是皇帝还没死的
情况下。不过,大臣们通常都不希望后妃掌权,因此,多有祁后懿旨被大臣回绝
之事,特别是那些开国的老臣如王柯、史云青之流,大多不买祁皇后的帐。

  自古以来就不乏阴谋家,女人中阴谋家也不在少数,而祁后和冯小玉就是其
中姣姣者,别看她们带兵打仗,治国强兵的本事没有,但阴谋诡计却玩儿得滴溜
转。

  太宗病后不久,两个女人便议出了一条毒计。

  这一天,祁后召了满朝文武入宫,祁后开口道:「各位爱卿,如今万岁龙体
欠安,朝中太医束手无策,我想传道懿旨,出榜求贤,但有能医得万岁之病者,
无论官、民、僧、道,都可重赏,你们看如何?」

  这样的事,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果然,榜门贴出去,就有不少名医揭榜入宫,不过都没看好皇帝的病。

  揭皇榜看药,看不好是要砍脑袋的,因此午门外就多了几颗人头,其余人一
见,那么有名的郎中都不能看好皇帝的病,别人就不敢再来了。

  一连三天无人揭榜,祁后每天在朝堂上唉声叹气。

  忽然这一天,报说有一位道人揭榜,祁后急忙叫请。

  那道人进得宫来,打处揖首。

  祁后问道:「请问道长怎么称呼。」

  「贫道法号吴真子,在终南山出家。」

  「请道长青春几何?」

  「贫道也不知,只知道我是大真元年出的家。」

  「哦?」众人便是一惊,这道人看上去也就只有四十几岁,其实出家都快二
百年了。

  「失敬,失敬,原来是位神仙。」

  「神仙便不敢当,只是比常人多活了几年而已。」

  「道长莫要过谦。请问道长,你是要如何疹病啊?」

  「不必疹病,皇上是中了邪气,药是无用的。」

  「大胆妖道,竟敢胡说!」一旁冯小玉厉声骂道。

  「此是何人?」

  「这是长公主。」

  「原来是公主娘娘,贫道失敬了,不知公主娘娘怎知贫道是胡说?」

  「我看你不过四十几岁,竟说自己是大真元年之人,岂不是胡说?分明是妖
言惑众,皇后,这样人就当即刻斩首。」

  「公主莫急,且听他怎么说?」祁后道,语气中分明也有不信的意思。

  「公主也不是大真元年人,又怎知贫道胡说?」

  「哼,你既然已经有二百多岁了,一百年前的事你理当知道了?」

  「这是自然。」

  「我问你,段誉在位之时,有几次天狗食日?」冯小玉为什么问这个,只因
为古时星象中暗藏国运,所以看星象是皇家独有的权力,而且只有钦天监大臣才
可以看,所有天文记录都在宫里,外人是不能知道的,有敢私看星象,要按谋反
灭九族的,所以二百前年前的事,除非亲历,一般人不可能知道。

  「这个难我不住,有一次,在大真七年九月初一,巳时末刻初食,午正食甚,
末时初刻复圆。」

  「钦天监大臣何在。」祁后道。

  「臣在。」钦天监刘使存出班应道。

  「去查大真朝天象录。」

  「遵旨。」

  不一时,刘使存来到殿上奏道:「禀娘娘,道长所说,一刻不差。」

  一旁陶秀英道:「娘娘,分明是这钦天监与外人勾结,泄露国家秘密,理当
处斩。」

  「这位想是陶丞相了。」吴真子道。

  「是又怎样?」

  「请问陶丞相生辰几何?」

  「问这作甚?」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迷信,认为得到了别人的生辰八字,就可
以用法术害人,所以每个人的生辰八字都是保密的,除了父母,就只有夫妻之间
才会告知,又怎么肯在这朝堂之上公然说出呢?

  「娘娘可否借文房四宝一用?」

  「文房四宝侍候。」

  那道士去案上拿了一张纸,背对着众人,悄悄写下几行字,折叠起来,递给
陶秀英道:「丞相请自验看。」

  陶秀英接过来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原来那上面写的正是自己的生辰八字。

  「陶丞相,这须不是钦天监的本事?娘娘,既然不信贫道,便请娘娘放我出
宫,莫要斩了贫道这颗头去。」

  「道长且慢,莫要生气。」祁后道:「给皇上看病是天大的事,不可不小心,
如今世上欺世盗名者多,公主和丞相小心一些也是应该的,道长方外之人,莫与
我俗人一般见识。」

  「贫道不敢。」

  「看得出道长真有本领,不知皇上的病应该如何医治?」

  不知那吴真子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借冲喜监台设御宴,埋火药炮炸众功臣

  却说祁皇后在朝堂问起吴真子治病之事。

  吴真子道:「前者,皇上派兵南出镇南关,灭了南岭蛮族,族灭妇孺八万余
人。这些妇孺阴魂不散,日夜在梦中纠缠皇上,皇上受其惊吓,故而得病。只要
在午门前筑一座鉴台,再设下御宴,大宴开国功臣冲喜。自古道邪不胜正,那些
老臣都是盖世英雄,一身正气,南岭阴魂皆为老弱妇孺,不敢正视,自然要逃离
紫禁城,那时节,再替她们作些法事,超度亡灵,使她们孤魂有依,或都早得脱
生,便不再闹,皇上的病也可无药而愈。」

  「这个不难,不知这台要怎生造法?」

  「贫道这里早已画下图样尺寸,娘娘只消派人监造即可。这里还有两道灵符,
一道于安于基石之中,另一道于建成之后安于最高处便可。」

  说完,老道拿出一副图、两道符来交与祁后。

  祁后又问:「不知何人可以担督造之任?」

  「陶丞相女中英豪,上应星相,可担此任。」

  「陶丞相?」祁后转头看着陶秀英。

  「微臣万死不辞。」

  「道长,不知该如何谢你?」

  「无量天尊,方外之人,要那些俗物作什么?贫道不过是顺天应人,为世上
作些好事而已,若要言谢,反违了上天本意。贫道这便告辞了。」

  说罢,又念一声道号,转身走了。

  众臣见道人走了,一齐向上叩首替祁后道喜。

  祁后遂下道懿旨,派陶秀英督造鉴台,又叫工部拨银数十万两,还叫把修自
己后宫的木料也挪过来给陶秀英,限期两月完工,再传懿旨一道,派八百里驿马
分传各地,命诸老臣五十日内到京,替皇上冲喜。

  陶秀英看那鉴台,高有五丈,共分九层,合着九五之尊的意思,底下是砖石
基座,上面都是木制结构,从外面看是九重檐,从里面看其实只有三层可用,为
什么,因为要照顾里面厅堂的高大,所以只有上面三层,每层外对两重檐,下面
虽然分了六层,却两层才对一重檐,人在里面只能弯着腰,都是低矮的木架,用
来承重的。架子外面用木板包住,装上屏门,刷漆彩绘,外面看好象是一层,其
实根本住不得人。这鉴台反正也不是什么永久的建筑,只要结实好看就行,等宴
会开完了,那些木料还要拆下来用在后宫的修缮上。

  陶秀英得了旨意,不敢怠慢,夜以继日,守在工地之上,哪消两个月,便把
一座高台筑成。

  此时各路开国功臣也都到了,为皇上冲喜,就是当年的花荣也不敢请假。

  完工之日,祁后前来看了,连夸陶秀英敬业,赏下花红彩缎无数,陶秀英心
时也十分高兴,想着皇上病愈,自己又有这桩大功劳,入宫作贵妃的事也就手拿
把攥了。

  次日临朝,皇后命钦天监选了大宴群臣的黄道吉日,又要陶秀英监工布置。

  陶秀英十分卖力,直弄到宴会前夜,看看一切妥当,又安排了侍卫守夜,这
才回府休息。

  次日一早,陶秀英穿好进服,早早到了午门,看着高台耸立,十分壮观,心
中也觉高兴。

  卯时一过,宫中静鞭三响,皇后临朝,陶秀英身为左丞相,领着一朝文武进
宫,朝见祁后。

  祁后十分高兴,朝见已毕,发下话来,命陶秀英按事先拟好的座位引众臣上
鉴台。

  那鉴台上三层可坐百余人,都是各路开国功臣,王柯、史云青功劳最大,坐
在九层楼上,其余依次排列。

  朝中年轻的群臣则别排在午门城楼上就坐,祁后又在后宫设宴,宴请各位诰
命夫人,叫冯小玉作监酒。

  那些没资格坐上鉴台的大臣,眼巴巴看着一群老臣步上高台,心中羡慕不己。

  祁皇后亲登鉴台,给众大臣赐酒,陶秀英位列三班之首,又受了祁后称赞,
心中更美。

  赐酒毕,祁后又去午门赐酒,然后回后宫去了。

  陶秀英心中高兴,与众老臣推杯换盏,吃了几杯,有个宫中女侍卫打扮的进
来在耳边说道:「皇后叫我来说,这里都是男子,丞相在此,他们吃不痛快,叫
您寻个机会,去后宫陪着夫人们吃酒。」

  秀英听了道:「正是正是,你去告诉娘娘,我随后便到。」

  等又吃了两巡酒,秀英起身道:「各位大人,我在这里你们吃得不尽兴,我
去后宫陪皇后娘娘与各位夫人们吃酒。」便告辞了下楼。

  才进午门,忽听身后一声巨响,惊天动地,秀英回身一看,惊得颜色更变。

  只见那鉴台已经塌倒,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浓烟滚滚,热浪排空。

  陶秀英急忙回身跑向鉴台,指挥救火,但火势太大,那楼又全是木材制造,
根本无用。

  只见四周尽是残碎人肉,分明是爆炸所致,秀英心感奇怪,这鉴台失火,也
说得过去,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导致爆炸的呀?再看那里救火的侍卫,口中乱喊
救火,却无一人真心解救,忽然间心下大悟!

  啊呀!这是祁后消灭开国老臣的诡计呀!

  一想至此,陶秀英不由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落入圈套之中,但回头一想,却发
现自己落入了一个更大的陷阱。

  「为什么祁后要派人叫我进宫?难道是想救我一命么?她早就嫉妒我,屡次
阻止我进宫为妃,怎么今天忽然发了善心?不对!她为何单叫我监工造台?又在
爆炸前把我叫出来,分明是想把炮炸众功臣的罪名都推在我陶秀英身上啊!」

  想到此,陶秀英才发现,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直至此时,陶秀英才后悔当初为何不听王若望的苦口良言,一心贪图富贵,
沉弥于世俗享乐之中,致有今日。

  「好在知机,现在走也许还不晚。」秀英想至此,看看左右都在救火,无人
注意自己,悄悄离了宫门,见那里有武将的战马,随手牵了一匹,翻身上马,也
不敢回丞相府,打马如飞向南城门跑去。

  城中街上一通大乱,众人都向皇宫方向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秀英怕人们看到自己穿着朝服的装束惊世骇俗,便把朝服脱了,见着一个沽
衣辅,寻了一身旧衣,要了一双旧鞋,丢了一块银子给老板,出门上了马又跑。

  远远看见城门大开,兵丁们都翘首望着皇宫,秀英心道:「这番逃脱了,再
不入尘俗。」

  转眼到了城门前,尚有百步之遥,此时便关城也来不及了。

  忽然一声断喝,一骑战马拦在了面前:「陶秀英,你往哪里走?!」

  陶秀英一见,心中叫道:「我命休矣!」

  不知来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冯小玉城门擒女相,陶秀英刑堂受熬煎

  却说陶秀英丛马飞奔南城门,要尽快逃离京城是非之地。

  猛然一骑战马横在面前,马上一员女将,正是长公主冯小玉。

  「陶秀英,你作下这样惊天大事,还想跑么?」冯小玉道。

  「公主在上,秀英作下甚事?」

  「你借修造鉴台之机,暗埋炸药,将开国老臣一百余人活活烧死,你还敢抵
赖么?」

  「秀英不曾作下这样恶事,公主不可屈赖好人。」

  「屈赖好人?修台的是你,布置宴席的是你,还有哪个能作这样事?你说不
是你所为,为何你丢下众人独自离席?你说不是你所为,为何你刚刚离开,那鉴
台就爆炸失火?你说不是你所为,为何不去救火,反而乔装出逃?」

  陶秀英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越描越黑,只得诡称道:「公主,我在救火现场,
发现人影一闪,似是那道人吴真子,忽然明白,这都是吴真子设计所为,我才要
叫人将他捉住,他看见我便走了,我只得寻了匹马追来,为了怕他认出我来,这
才换了衣服,方才那妖道已从这里跑了,若不是公主拦住我,怕那妖道已被捉住
了。」

  「哼!一派胡言。来人,去城门上问问,可有道人出城?」

  少时,问话的回来:「禀公主,今日没有道人出城。」

  「陶秀英,你有何话说。」

  「这个……」陶秀英一想,什么话说了也没用,逃命要紧,便把手一指:
「兀那不是妖道吴真子么?」

  趁冯小玉一回头,陶秀英掉转马头,向西便跑。

  「好个陶秀英,看你还能跑到天边!」冯小玉在后紧紧追赶。

  跑到西城门,见城门已闭,陶秀英又只得向北跑,跑到北城,城门也闭,再
要跑时,那马可就跑不动了,好在冯小玉的马应该也跑不动了,陶秀英尽量打着
马向东边跑,跑到东城门时,见冯小玉换了一匹马拦在面前。

  陶秀英知道跑不掉了,但看见这边城门没关,只得走一步说一步,把马一夹,
向冯小玉冲来,想从她身边硬冲过去。

  可惜陶秀英虽然足智多谋,却没有学过武艺。两马一错镫之际,冯小玉已然
把手一伸,抓住她腰间丝绦,一扯便扯过马来,横担在马背之上笑道:「陶秀英,
量你也逃不出我手心儿。」

  「哼哼,冯小玉,休以为我不知这鉴台大火是你与那祁后所为,此时休想推
在我的头上!」

  「那就看吧。」

  陶秀英被冯小玉按在马背上,擒回城中,直奔午门,此时大火仍在燃烧,再
不可能有人逃生。

  午朝门前,祁皇后和众官眷正在那里看火,其中大部分官眷都跪在地上嚎啕
大哭。

  冯小玉来到跟前,把陶秀英丢在地上,向祁后禀道:「禀娘娘,放火的贼人
拿到。」

  那些官眷一听,不由分说,一齐扑上来,要把陶秀英撕成碎片,两边侍卫上
前尽力护住,仍被扯破了衣服,抓破了皮肉。

  陶秀英泪流满面,只呼冤枉。

  众女眷见打不到陶秀英,一齐向祁后跪下道:「娘娘,您可要给我们作主哇!
决不能轻饶了这个贱人!」

  祁后叫众人都起来道:「各位爱卿听了。这样滔天大罪,非同小可,需要细
细审出口供,到时哀家必给你们一个交待。」又道:「冯小玉听旨。」

  「儿臣在。」

  「你将这陶秀英带回公主府,与我细细审来。」

  「遵旨。」

  两边侍卫把陶秀英拖起来,使绳子五花大绑了,左右架着,向公主府而来。
两边百姓听说陶秀英用炸药炸死了百名老臣,都在那里指指点点,骂声不绝。

  陶秀英此时只有含泪喊道:「各位父老,秀英冤枉!这都是祁皇后与冯小玉
这个贱人定下的奸计呀!」冯小玉听了,怒不可扼,叫把陶秀英脚上的旧鞋脱了,
扒下白布袜子,塞在她嘴里。

  陶秀英此时就算是冤深似海,也无处辨白了。

  到了公主府,冯小玉即刻升堂,命把陶秀英带上堂来。

  那陶秀英怎肯招认,冯小玉命将拶子取来,夹了陶秀英两只玉手,叫一声
「收!」

  把个陶秀英疼的大汗淋漓,惨叫不绝,却不肯招,又收两收,把两只杏眼一
翻,昏死堂上。

  把冷水来泼醒了,冯小玉喝道:「招是不招?」

  「无罪,无招!」陶秀英知道,到这里是死定了,不过她宁可被活活打死,
也不肯被当作佞臣逆子凌迟市上。

  「好说,大刑侍候。」

  不一时夹根拿到,两旁边把秀英裤腿捋到膝盖,两条细白小腿放入夹棍,收
了一收。

  「啊——」那陶秀英一声惨叫,把眼一翻,又昏过去。

  再次泼醒,复收一次,再次昏死,仍然不肯招供。

  冯小玉见此刑也不得招,便叫取火瓫来用。

  那火瓫是一个铜铸的大瓮,有三个脚,倒象是鼎。把人放在瓮中,下面点火,
慢慢烧烤熬练,十分残酷。一旁有贴身太监低声道:「娘娘,不可用此刑。」

  「为何?」

  「陶秀英是个弱女子,不似那武将皮糙肉厚,放在瓮中,只怕口供未到,却
烤化了,反为不美。」

  「依你之计。」

  「奴才有三道刑法可用。」

  「速速讲来。」

  不知那小太监道出什么刑罚,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五回——求速死陶秀英屈招供,游京城女丞相骑木驴

  却说冯小玉正要给陶秀英用火瓮之刑,有小太监出言阻止,并说出三道刑法
来。

  冯小玉听了大喜,命将陶秀英暂时押入牢中,好吃好喝,将养一夜,明日再
审。

  次日,陶秀英被提出牢来,押到后花园中,见那里立着一个十字木架。

  冯小玉道:「陶秀英,你若招了,不过是法场千刀之苦,若是不招,那千刀
不免,却要多受一番折磨,这又何苦?」

  「冯小玉,你与祁后狼狈为奸,陷害秀英,有朝一日万岁知道,你也少不得
千刀之噩。」

  「好个贱人,还敢骂我,就叫你尝尝我的厉害,来呀,把这贱人跣剥了,绑
在架上。」

  两边武士听了,心中暗喜,走过来捉住秀英,便要剥衣。

  秀英喊道:「冯小玉,你不知皇上早晚要我伴驾么,怎敢叫这些俗物看我身
体?你好大狗胆!」

  冯小玉听了道:「你若是万岁临幸过的,我也不必审你,只把你拖在冷宫,
剐了便你。你不是尚被万岁破身么?等你被俗物看了,万岁就喜欢你,也断不会
要你了。脱!」

  那秀英又跳又骂,却敌不过身边强壮的武士,只听一阵裂帛之声,早把上衫
和肚兜儿扯下,露出瘦伶伶香肩与那两只玉碗一般美乳来。

  武士将她拖到木架边,两臂平伸捆在横杠之上,又把头上青丝捆于桩顶铁环
中。

  秀英的鞋袜已是脱了的,武士只将她裤带上活结扯开了,裤子向下一落,顿
时隐私全无。

  冯小玉近前,低低声道:「陶秀英,有了此一回,你再莫想作什么贵妃了,
皇上就算知道你委屈,也断不会为了一个被人看过身子的女子而废了皇后。」

  「冯小玉,你这贱人,我若脱身,定不与你干休。」

  「你还想脱身么?来人,把她腿子吊了。」

  武士们听见,过来把陶秀英一只脚绑在立柱上,然后另取一条绳子,把她另
一腿捆住膝头,向上扯起,吊在横杠上。

  只见那雪白的小腹之下,圆圆的小丘之上一小撮黑毛,腿抬处,两片玉蚌上
也挂着少许黑毛,玉蚌之间,露出那湿漉漉,粉嫩嫩一个洞穴来,又现美臀如雪,
菊门紧缩。

  冯小玉见了,又走近前,低声说道:「看这美妙牝户,若真个入了宫,皇上
哪还肯再叫他人侍寝?我大水朝香烟怎继?」

  然后又命武士:「给她涂上蜜汁。」

  武士们急忙拿了蜜汁,自那直立的美足涂起,沿大腿直涂到腿根,又自会阴
涂入牝户之中。

  「陶秀英,这也是你为人太过张扬,野心勃勃之过,休怪我心狠手毒。」

  只过得片刻,陶秀英便觉脚上发痒,低头看时,见一只豆粒大黑头蚂蚁自脚
面爬将上来。女人最怕小虫上身,如此一来,秀英只受得浑身发紧,尖叫起来,
却不能挣扎。

  过了一个时辰,那蚂蚁自脚上到私处爬得满满,整条腿都变成黑的。

  秀英又叫又骂,只是不肯招供,弄到下午,只见她浑身起了红疹,呼吸急促,
冯小玉一见不好,急忙叫把她放下架来,扫尽蚂蚁,用温水洗了身子,又使药解
那毒火。

  冯小玉见此刑不能成功,次日又用二刑,将陶秀英放在一口大鼎之中,鼎中
盛满清水,倒入百十条黄鳝,然后鼎下架起火来。

  陶秀英在鼎中惨叫挣扎,被那黄鳝往下体乱钻,连连哀告,却不肯招供,弄
了一时,陶秀英被烫得中了暑,冯小玉也只得作罢。

  第三天,冯小玉也是没了办法,只得用最后一招,若是陶秀英再不招供,说
不得也只好用火瓮了。

  冯小玉命将陶秀英仰面绑于一张木凳之上,分开两条腿子,现出牝户来,然
后叫牵了三样东西来,何物?一只獒犬,一只叫驴,一匹白马。

  冯小玉摸着陶秀英牝户道:「这样美妙门户,可惜不是为人留的。」

  然后叫把那獒犬牵过来。

  秀英明白她要作什么,看见那驴马腹下挂着那又长又粗物件,早吓得魂飞魄
散。她不仅是害怕那东西巨大,更怕那东西上了自己身体。就算失身于个乞丐,
也还是人,若被这些畜生奸了,永世也不得脱生了。

  陶秀英哭得泪眼模糊,把那冯小玉乱骂。

  冯小玉也不动心,命把那獒犬牵上凳来。

  陶秀英见那獒犬样子,真正是发了情一般,只见它一纵身,便扑上来,一想
到那獒犬胯下的物事儿就要挨到自己身子,不足大叫一声道:「我招!我招!冯
小玉,你这贱人赢了,我有招了。」

  「算你聪明!」冯小玉听见,叫把狗牵下去,那狗犹自狂吠不肯离去。

  「你有招了?」

  「我原招。」

  「你可知道招了是什么罪过?」

  「我认了。」

  「这才象陶秀英所为。」

  冯小玉说完,命把事先写好的供状拿过来,武士们把陶秀英解了双手,让她
坐在凳上,取笔画了供。

  冯小玉接过供状,看那供状把条条罪状写得清楚明白,又看了画的供,写的
是「上述供状句句是实。」这才说了句「早知如此,何必受那些苦刑?」叫把秀
英押回牢中,自己带了供状去宫里禀告。

  祁后见了供状,迫不及待传下懿旨,将陶秀英定了凌迟。

  陶秀英招了供,自知必死,倒也轻松了,安安静静睡了一晚。天未放亮,武
士已到,给陶秀英吃了斩酒杀肉,原就是精赤条条,也不用再脱衣,使清水洗净
泥污,五花大绑捆起来,插了剐标架出牢外。

  此时天光放亮,听见消息的百姓一齐到街上来看热闹。

  武士们架着陶秀英,出了公主府大门,见木驴上若大一条木杵立在那里。

  「可怜陶秀英,洁身自好二十余载,这条身子未得万岁点滴雨露,反叫这木
驴破瓜,老天真是不公啊!」

  叹一声,武士早把她高高提起,将那牝门对准木杵,向下一按。

  秀英只觉一阵撕裂之痛,被那好木杵捅入来,不由惨叫一声。四下片喝彩。

  陶秀英乃是钦犯,用的是黄丝绳捆绑,前后有兵丁押解,两边的武士相跟,
三棒铜锣响,推动木驴,只觉那木杵在穴中进进出出,摩得难过,忍不住叫起来。

  再行一阵,内中有淫液流出,疼痛便轻,又行一阵,摩得心痒难忍,一时泄
了,便无淫液再出,复疼痛起来。有武士看见,叫把她提起来,在杵上涂抹猪油
一块,再行插上。

  可怜陶秀英,枉称女留侯,却不知进退,受此天下至淫之刑。

  游遍了五街三市,被那七十二行中人看得通透,方才到了法场。

  武士将她提离木驴,拖上高台,只见两根木桩兀立,四颗大钉冰冷,条条麻
绳粗糙,排排尖刀雪亮。

  陶秀英此时面如土色,摇摇晃晃,有如醉酒一般,全没了丞相体面,被武士
架起来,绑在桩上示众。

  秀英在那里,闭着秀目,只等挨刀。

  不知陶秀英如何处刑,且听下回分解。